最新或2022(历届)领导增强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01-11编辑:佚名 党课心得体会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如何有效地开展保密知识宣传和教育,切实增强领导干部、涉密人员和保密干部的保密法制意识和法纪观念,一直是保密工作探讨的重要课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领导增强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1】领导增强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心得体会

  近年来,在市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和保密局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宣传保密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保密制度,努力提高保密意识,切实贯彻执行保密工作各项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档案工作实际,把保密工作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保密法规的实施,确保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05至2011年连续被省保密委和市委、市政府授予全省保密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保密工作先进集体、保密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对于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保密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宣传教育是基础

  要贯彻执行好保密法律法规,首先要抓好对全体人员宣传教育的基础工作。一是加强保密法律法规学习,掌握保密防范技术知识。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利用局务会、保密领导小组会、周五例会等形式着重抓了对干部职工的经常性保密教育,先后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暂行规定》、《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涉密文件信息资料保密管理规定》等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中、省、市领导同志关于保密工作的讲话。牢固树立国家安全和保密法制观念,在全局馆形成知法懂法的良好氛围。还结合工作实际学习了保密技术知识,不断提高保密技术水平和防范能力。二是紧紧依托保密宣传教育活动月载体,不断增强保密素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保密宣传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认清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言行上逐步养成保密习惯。“四五”以来,市档案局馆每年5月都积极开展保密宣传活动,集中进行保密宣传教育。为了确保活动有效开展,每次都制定具体的安排意见,明确指导思想,确定活动内容,提出具体措施,落实人员责任。并以此为契机,要求各科室和各涉密岗位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当前档案保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查找自身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漏洞,确保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三是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保密宣传教育。要把保密法规落到实处,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形成浓厚的全员保密氛围,通过看保密录像、办专栏、参观保密展览、通报失泄密案件、参加保密知识培训和答题,在《汉中档案》、汉中档案信息网刊登有关保密工作的文章,给《汉中保密工作》投稿,坚持在办公室密级文件传阅夹前设置“保密守则和阅完及时退回”提示,在信息技术科涉密计算机主机粘贴“涉密计算机”标识,在保管利用科查档室设置“查阅保密档案资料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的警语等。使全体人员牢固树立保守国家秘密人人有责、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履行保守国家秘密义务的意识,为切实贯彻实施保密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健全制度是要害

  保密工作只靠教育光靠自觉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规范约束,有一定的强制性。具体到一个单位,既要靠法规约束,又要用制度管理,才能规范每个人的行为,使每个工作人员的行为符合保守国家秘密的要求,以达到维护国家秘密安全的目的。我们根据新形势保密工作要求,按照国家保密法规的基本原则,紧密结合档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保密管理方式,建立科学规范、保障有力的保密工作机制。从办公室“三密”文件的管理,保管利用科档案的接收、运输、整理、保管、查阅利用,到信息技术科网站的保密管理、信息录入人员网络安全保密的管理教育、建立录入人员档案和计算机及移动存储设备台帐等环节,进行了认真梳理,对条款过时,不适应新形势保密工作要求的内容,及时进行了修订完善。重新印发了《汉中市档案局馆保密制度》、《涉密档案管理利用制度》、《汉中市档案局馆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汉中市档案局馆信息录入工作管理制度》、《汉中市档案局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汉中市档案信息网站管理办法》、《汉中市档案局馆便携式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规定》、《汉中市档案局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等。通过制订、修订保密制度措施,不断消除保密制度的空白点,建立严格的审查、审批程序,落实涉密人员的保密职责,加强保密管理和教育,实行保密工作承诺,大大增强了保密管理的目的性,使人人都明白哪些事项须保密和如何保密。

  三、狠抓落实是目的

  任何法规和制度,只有得到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制约作用。如果仅仅罗列出一系列看似完整的制度条文,然后将其锁入文件柜,或是贴在墙上便再无人问津,那再完整的制度也是废纸一堆。近年来,市档案局馆始终坚持把认真执行保密法规和制度放在保密工作的首位。保密员做到按法规制度每日检查,保密干部对涉密要害部位随时检查,科室实行每周检查,每半个月由的局馆分管领导检查,每月和法定节日由局馆长、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组织保密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全面检查。切实做到岗位自查与领导组织检查相结合,部位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将隐患情况向有关科室进行反馈,限定时间整改。还要求各科室和涉密人员同局馆签定保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保密岗位人员的职责、任务及考核奖惩。在“三秘”文件的传阅保管方面,设定专人专柜保管,严格文件传阅范围和时间,完善了收文登记、传阅和退缴程序;在档案查阅方面,坚持严格审批程序;在计算机保密方面,坚持做到涉密不上网和涉密计算机专人专用;并确定办公室“三密”文件柜、保管利用科档案库和信息技术科为保密要害部位。坚持做到按章办事、规范管理,以狠抓落实为目的,有效地预防了各种失泄密和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国家秘密的安全。

  四、加强领导是关键

  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首先,局馆一把手亲自抓保密工作,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守保密法纪,带头做好本人、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子女的保密工作,是加强保密工作的首要关键。其次,切实实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都有具体的保密工作职责。切实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保密工作就做到哪里。重点从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抓起,成立了由局馆长任组长,副局馆长、调研员和副调研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局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还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设保密兼职干部1名,兼职保密员3名。依照保密规定要求,签订了保密承诺书,明确了局馆领导及各科室负责人,乃至保密干部和要害部位涉密人员的保密工作责任。根据工作实际,确定了6项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和5项保密员职责。近年来,我们还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先后3次对保密工作领导机构成员进行了调整和充实,使保密工作始终保持正常有序开展。第三,把保密工作列入局馆重要议事日程。局馆领导班子定期听取保密工作情况汇报,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

  【2】领导增强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教育心得体会

  当下中国法学界并没有对法治作出统一的定义。以其常见用法分析,法治应被看作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模式,即通过或主要通过法律对国家进行治理以求社会达到理想状态的一种模式。中国需要实现法治,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法治较之其它社会控制模式有明显的优越性。在法治发展的时代,保密工作也需要法治化,以作为其运作模式变革和达至现代化的基础。

  认为“只要教育好干部就能做好保密工作”的原因。

  首先,源于根植于心的政治文化。我们是一个创造了伟大文明的民族,这种光荣即使不复见于社会,也必有精髓存于人心。“德政”而非“强权”是传统社会维持正统和秩序的基本准则,也是深植于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意识。中国的传统政体力图以道德的正义使公众臣服,权威的源泉是道德而非法律。在自给自足的传统社会里,“三纲五常”的抽象传统道德原则几乎足以维持秩序。从道德与法律制度的关系上看,西周时强调“明德慎罚”,汉朝时明确提出“德主刑辅”,唐朝时进一步表述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注重道德在任何时期均无可非议,但不能在今天已经变革了的社会中借此贬低其他途径的地位,现代的行政管理只靠道德说教将完全无法运转。反映在保密工作上也是如此,注重“靠得住”的干部,却往往忽略真正靠得住的制度,结果是单位日常保密工作处在混乱的“自然状态”中。

  其次,根本不愿意进行制度化管理。如果说上面的原因还是出于真诚的相信,那么这条原因只是为了利益。不可否认,处在制度化管理中的人们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一是自由受到必要限制,如复印密件请务必通过审批;二是得按规定投入资源,如定期更新保密技术装备。某些同志认为被制度约束既不自在又浪费时间,“依法治国,举措而已”(《韩非子•有度》),何必那么认真。某些同志认为为保密工作投入人力、物力是短期看不到效果的,不投入似乎也不易暴露出问题。我曾经接到过一个工作非常认真的保密员的求助电话,她需要立即取出一份文件,但该单位古董级的保密柜却无论如何也打不开了,她说话的语调如同一个驾驶破车在沙漠中抛锚的无助女人。对于所有热爱自己岗位的同志来说,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怎样才能实现法治化。

  其一,必须有良好的法律制度。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法治应包含双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恐怕没有什么比一部必须遵行的恶法更可怕,也没有什么比高喊着依法却发现根本无法可依更可笑。健全良好的法律制度是法治社会的前提。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发现了1960年沿用至今的防暑条例、火车撞死人最多赔偿300元的《暂行规定》。当然,还有本来就很低而在毒奶粉事件之后改成世界最低的生牛乳国标,真可谓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葩。保密法的《实施条例》迟迟未能出台给保密工作造成诸多不便,很多系统连定密范围也没有。法律制度的制定是凝结人类智慧的劳动,我们由衷地盼望:保密法律制度可以更具体系性,立法工作可以更专业。惟其如此,民众才能从推进法治的过程中受益,并对法律制度建立起信任。

  其二,注重培育制度权威。树立法律制度的权威是法治的集中体现。法律制度在与道德、政策等同时发挥调整作用时,法律制度应处于主要地位,且这种地位应被普遍认可。如果我们站在权威的来源这一视角之上,则至少可以看到三种类型的权威,即来源于信仰的权威、来源于传统的权威和来源于理性的权威。制度力所能及的是形成后两种权威。只有在公正得到践行,执法死角得以清理,使被管理者感知到违法的成本及守法用法的必要性等,民众才会理性地认同法律制度的权威。在此基础上运行,最终确定形成传统,在其效力所及的范围内,就产生了教化性的来源于传统的权威。目前,形成保密法律制度的权威除上述立法技术的改善之外,应当着重于“两个落实”。一是《保密法》“结果论”变为“行为论”的落实。应当在《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文件中切实对调查、处理的流程、方式作出具体规定。一改过去某些单位侥幸不出事则任意作为,出了泄密事件连称运气不佳的状况。二是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机关权责的落实。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执法机关需要履行相应职责,一方面是执法队伍的建设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区、县级市的保密执法队伍在规格、人员、经费上的保障力度必须加大。另一方面是执法的管辖、程序、文书、审批权限等需要进一步加以确定,以使保密执法工作更加正规、完善。诚如贝卡利亚所言,威慑力不是来自严酷性而是来自必定性,只有实现有案必查、有错必究、该处分的立即处分、该移送司法机关的必须移送,才能真正树立保密执法的权威。

  其三,制度真正限制权力。法治国家的建设史几乎可以看作一部权力的有效规置史。而权力过度膨胀、欠缺监督制约,则是当今中国公权机关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这个问题在保密工作中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尽管不断强调,但在检查中依然发现某些单位的定密审批表依据一栏上赫然写着“某某局长认为应当定密”,用木加玻璃制的文件柜储存密件的单位表示“密件太多,领导让这样放的”。需要强调的是,法律制度不但会限制人,也会保护人,能够保证一项工作严格按标准运行,尽量降低出现纰漏的可能性。即使是从纯经济学的角度看,遵纪守法也是一种对社会、对守法者都有益的行为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