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20篇精选

时间:12-29编辑:佚名 党课心得体会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篇1】

  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已胜利闭幕,今日之中国,已经进入全新的航域,身后是法律体系的基本完备,脚下是发展的新阶段,周边是上下打量的目光。社会精神层面,法治日渐成为共同的核心价值;人民物质层面,法治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驾护航乃是热切期盼。从发展阶段和实际看,这一期盼已经成为一个痛点与焦点。

  这两年,中央对老虎苍蝇一起打,让一批大贪小蛀们落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这些蛀虫们在吞噬人民的血汗财富。在那些有利益的地方,权力都在染指;有资源的地方,权力都在伸手。一些人因此而大贪大吞,肆无忌惮。因此,打掉****分子的嚣张气焰,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才会确保人民的果实落到人民的手里。

  也必须看到,人民要能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路障不少。一个关键方面就是体制机制障碍。这些障碍,并不仅是因为滋生****,更可能是因其制约而导致社会失去活力,导致发展成果被沙漏。因此,改革是必须推进的主旨。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改革的红利效应开始显现。要把改革顺利推进下去,就需要法治划定保障轨道、堵住各种吞噬改革成果的跑冒滴漏。习近平明确提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让百姓看到了法治的力量和前景,更让人们期待四中全会在改革方面烹饪的法治大餐。

  社会生活中,公平正义如阳光、空气,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从总体情况看,改革开放36年来,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还有一些地方的百姓遭受不法分子的欺凌,还有一些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而对群众利益造成侵害。有的案件存在徇私枉法现象,人民群众还难以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有的执法不严、选择性执法,有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有的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这些都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逐渐蚕食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和法治的信心。对此,我们又岂能让人民失望?又怎能不回应人民群众的强烈期待,不给人民的信心注入法治的能量?

  法治的最终呈现,应当是一种良好的状态。当出现违法现象时,依法治之成为共识和行动。当人们解决问题办事情时,法治成为共同价值和信念。诚然,我们知道这样的状态还很难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必须把法治导入良性循环,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在这个轨道上不断向上攀升。四中全会就是这样一个重大的导入机制,它将使我们的法治更有质量,使我们的法治更有力量。如是,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必定拥有健全的、刚性的法治轨道,就谁也夺不走,哪里也漏不掉。

  【篇2】

  今天,备受瞩目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幕,议题早已确定为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秩序与合作、和谐生活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趋向的总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必须着力培育发展和传承传播我国社会主义法文化,以法文化建设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法文化是人们从事法律活动而形成的普遍而共通的观念和意识,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成果等。这种观念和意识即规则文化、制度文化,可以通过政策来引导,通过教育来培养传承。

  法文化建设对法治中国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成法律条文制度等成果,成为人们法律活动的行为依据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制度保障;二是在全社会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观念、意识,和尊重法律、相信法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方式。但法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社会的法文化氛围必须经过长期培育和涵养。

  首先,要继承创新我国传统文化中符合法治中国建设的精华。比如,继承创新仁爱、诚信、孝悌、礼义、廉耻,以及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理念中保护环境和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也是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价值取向。传统文化中这些深入人心的精华,值得我们研究、继承、创新,使之为我们正在进行的法治中国建设所用。

  其次,要着力培育具有法律思维的"法律人",尤其是高度重视并加强高校的法制教育。高校的法制教育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强化法律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教育氛围,培养一大批具有法律思维的"法律人".

  再次,要着力传播、推广和弘扬法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施行3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让宪法家喻户晓,要在全社会形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这对传播、推广和弘扬法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应以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广泛而深入的方式使民众逐步接纳先进的法文化,并使法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的生活,改变民众的行为方式。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