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德州最新或2022(历届)人口数量与人口比例,德州人口净流入流出比例

时间:09-30编辑:佚名 档案管理制度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人口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人口发展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近年来,德州市在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人口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如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


  一、德州市人口发展特点

  1、常住人口数保持低速稳定增长。

  据最新或2022(历届)年全省1%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以下最新或2022(历届)年人口数据均来源于全省1%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我市年末常住人口为567.11万人,位居全省第9位,人口自然增长率3.68‰,低于全省5.01‰的平均水平。常住人口与六普相比增加了10.29万人,增长1.85%,年平均增长0.61%;与五普相比,十几年间共增加了37.74万人,增长7.12%,年平均增长0.53%。由此看出,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德州市常住人口总量不断扩张,保持了低速增长态势。

  2、流动人口规模扩大。

  流动人口是指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发生跨乡(镇、街道办事处)变化,而且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人口。最新或2022(历届)年,我市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规模达到了92万人,比六普增加了25万人,比五普的35.56万人增加了1.6倍。从人口流动情况来看,流动人口的流入区域主要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市区和城镇区,以务工、经商、服务人员为多。流出区域是广大的农村区域。从全省1%人口和劳动力抽样结果看德州仍为人口净流出类型地区,人口净流出近10万人。 

  3、城镇人口快速增多。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达270.74万人,占总人口的47.74%,与90年的54.82万人相比增长了4倍.从2000年到最新或2022(历届)年,德州市常住人口从529.37万人增加到567.11万人,增长了7.1%;同期,德州市城镇人口从 149.23万人增加到270.74万人,增长了81.42%,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近9万多人。

  4、人口男女性别差距缩小。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284.85万人,女性人口282.2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0.92,与六普的102.52和五普的101.47相比,人口性别比差距有所缩小。 

  5、 少儿人口减少。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2.88万人,占16.38%;15-64岁的人口为414.27万人,占73.0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9.96万人,占10.57%。人口少子化特征较为明显(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处于严重少子化范围。主要原因是由于80年代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低年龄段人口数量随之减少,从而出现了尽管人口总数增长、而0-14岁儿童人口所占比重却反而减少的情况。

  6、老龄人口增加,高龄特征明显。

  在全市常住人口中,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9.9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87个百分点,比六普提升了1.69个百分点,比五普提升了3.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与2000年相比,全市65岁以上老人净增了21.26万人。依照国际通行标准,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市已于90年代先于全国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行列。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高龄人口亦明显增多。在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86万人,占总人口的1.74%,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6.4%。比六普的8.15万人增加了1.71万人,年均增加0.57万人。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几率较大,生活自理能力差,他们在生活中的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将更加突出。

  7、人口文化素质提高。

  人均受教育年限是衡量人口受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最新或2022(历届)年我市6岁及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67年,比六普的8.53年和五普的7.36年有大幅提高,文盲人口4.11万人,文盲率0.72%,比六普的3.20%和五普的7.69%均有大幅下降。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为40.59万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为80.23万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为236.87万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为147.74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5140人上升为7157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2486人上升为14147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44198人下降为41768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27178人下降为26052人。由此可见,我市人口文化素质持续提升,特别是高学历人才增长最快,人口受教育水平的重心继续向高学历层次转移,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

  8、家庭户规模逐渐缩小 。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83.9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555.9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2人,比六普的3.26人和五普的3.40人分别减少了0.24人和0.38人,呈现出家庭户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缩小的态势。家庭规模的缩小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年青一代独立门户倾向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文化层次以及经济水平高低的影响,老年孤寡家庭户增多,老年人独居人口增多,青年、成年家庭的核心化和老年家庭的空巢化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庭户规模的缩小。

  二、当前人口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人口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均衡就是指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并且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协调平衡发展。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相结合的政策,人口结构日趋优化,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分布更加合理,但随着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繁重的就业压力,愈趋频繁的人口流动,社会对人才需求与仍然较低的文化素质水平的矛盾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随着人口红利结束窗口期的迫近,积极应对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已是摆在当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1、老龄化加重的问题。

  我市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于持续的低生育水平引起的 ,人口老龄化发生在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等背景下,因此老龄化伴随着独子高龄化、高龄病残化、老年空巢化、空巢孤独化的特点比较明显,它是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超前老龄化,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一是将加重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最新或2022(历届)年,全市老年抚养比为14.47%,每100名劳动力需要抚养10.17个老年人。比六普提升了2.55个百分点,比五普提升了4.3个百分点。二是加重社会养老负担。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将越来越淡化,养老问题要走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道路,这将必然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用于老年人,将加重社会养老负担。据人口专家预测,最新或2022(历届)年我国劳动人口将开始下降,老龄人口加速上升,一直要到2039年才会开始下降,我国将出现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被称为“老龄社会危机时点”。到本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将形成老年人口高峰,届时每3~4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那时候,老年人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生活无法自理的空巢老人将会成倍增加,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口安度晚年是一个大问题。

  2、儿童性别比较大的问题。

  根据国际上人口统计数据,无人为干扰的前提下,人口出生性别比一般稳定在103—107之间,超出这个范围,人口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最新或2022(历届)年,全市新生儿性别比为115.18。从近几年人口数据看,新生儿性别比一直盘高处于不合理状态。导致性别比失调原因:一是重男轻女,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三是B超的普及和滥用。出生性别比偏大情况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婚姻挤压问题再过15到20年,一部分大龄男青年由于找不到对象,只能到下一年龄段的女青年中找,如此循环下去,“老夫少妻”将不再是个别现象。男女比例失衡还容易滋生各种社会犯罪现象,家庭和社会不稳定风险系数会不断增大,这无疑增加了社会保障问题的复杂性。 

  3、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功能弱化的问题。

  家庭规模小型化,使得家庭供养资源减少,许多年青一代对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日渐削弱淡化,传统伦理亲情观念受到冲击和挑战,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和家庭养老模式都受到巨大冲击。现在社会上出现的部分家庭中的“四、二、一”结构和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的“八、四、二、一”的结构,使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亦是成倍增长。这无论是目前的家庭收入,还是用于赡养的精力和时间,都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另外老年人“空巢”现象严重,德州市的空巢家庭、高龄老人家庭和隔代家庭也日渐增多。最新或2022(历届)年全市60岁以上老人中,“空巢”老年人达29.6万户近48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50%,这些老年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都成为难题,尤其是老人在遇到意外时,更是束手无策,独居老人缺少亲人的照顾,生活上的孤独感很强。

  4、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城镇人口的增多,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但公共资源分担率亦同时加大,对环境、教育、资源、社保等造成了一定压力。德州市中心城区在全省各地级市中最小,中心城区北部西部与河北省交界,城市扩张只能向东、南方向延伸,中心城区由于受地域、资源等客观条件限制,综合承载能力相对还不够强。而德州市的小城镇一般规模都偏小,并且多数城镇功能不完善。大部分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中小学、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较差,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与日益快速增长的城镇人口规模不相适应。

  5、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落后的问题。

  最新或2022(历届)年我市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受高等教育人口所占比重两项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7.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6%,全省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0.5%,与全省平均水平差3.9个百分点;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全省平均水平8.86年低0.19年。人口受教育程度落后将影响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最终将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人口发展问题的几点建议

  人口问题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本身就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同时对解决其他民生问题具有重大影响。

  1、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老龄化的有关工作。

  目前,老年人口的养老方式绝大多数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尤其是在农村仍然把家庭作为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即以个人终身劳动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老年人口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家庭其他成员供给,德州市家庭养老的老人占95%以上,在养老机构养老的比例不到2%。在城市老年人中,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占90%,其中,68%的老年人收入来自离退休金;16%的子女给;8%的老人为了解决自己的生活,还在常年从事工作;8%的老年人依靠社会帮助和政府救济过活。在农村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中,由家庭及其他成员供养的约占50%,依靠劳动收入的约占41%,依靠离退休金、养老金约占5%,由政府供养的约4%。老年人口随着年龄的上升,劳动能力逐渐的丧失,生活来源依靠劳动收入的比例逐步下降,而由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比例逐步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随着全市老龄化加重趋势,要求我们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老龄化的有关工作,增加社会养老方面的资金投入,建造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养老设施,以满足社会供养的需要,不断完善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体系,解决老年自养的问题,逐步构建起社会供养、家庭供养和老年自养三位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

  2、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持续时间过长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传统的生育观念和性别偏好短时间内难以转变,“两非”(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的方法更加多样,手段更加隐蔽,查处更加困难,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已成为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一方面要依靠政策推动,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落实“部门联动、经济扶持、制度保障”的措施,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女孩家庭的利益导向机制。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凡经排查或举报发现的“两非”线索必须立案调查,做到发现一起,严查一起,惩处一起,形成常年打击“两非”态势,坚决遏制“两非”行为。

  3、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镇人口综合承载力。

  基础设施作为城镇经济发展的硬件支撑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发展的容量与空间,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本质是服务人,因此打造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环境是城镇发展的永恒主题。 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积极而有效的配套措施,统筹城乡发展,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城镇化质量,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既要立足于城镇长远发展,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又要坚持高效率提供公共服务,高度关注和解决城镇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还要坚持高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镇。

  4、继续优化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

  人口素质的提升和人才的竞争是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德州教育事业和人均受教育年限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相对于社会进步对人口素质的需求,对比小康建设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和资源整合,加快人才引进和人员培训,提高人口质量。一是提高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对于教育体系中薄弱的环节要在资金上重点倾斜,积极鼓励民间办学,建立以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教育体系,逐步解决不断增长的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二是要进一步落实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如社会保障政策、人才激励政策等,不断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德州。三是强化继续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劳动人口劳动技能。不同的产业结构对教育的需求程度不同,延续劳动者职能教育,提高其受教育水平,增强劳动者技能和素质,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题,以适应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健全保障体系,缓解家庭抚养压力。

  目前,人口发展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趋势不断加强,特别是在我国独特的计划生育制度限制下,四二一家庭比重不断增加,家庭作为养老资源供给的三大主体之一,其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完善养老体系更具迫切性。因此我们在落实好国家相关保障政策的基础上,要着力探索和建设新的老年抚养体系,如引导企业投资修建养老院等,切实缓解家庭抚养压力。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