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融合,两种不同物质的相互交汇,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当然,这只是这个词语最表面最基本的含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赋予了它更多更鲜活的内涵。所以,单单在文字上“打转”,是无法准确地了解究
竟“何为融合?”的。不如,我们先来看一些“融合”的经典“案例”,慢慢探寻其中的门道。
说到“融合”,人们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民族融合”了吧。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融合”一直都是历史的主流。期间不乏有很多优秀的例子。
北魏孝文帝在登上大位之后,为了能更好地治理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他在统一的北方大胆的实行汉化运动,掀起了一场由上至下的“汉流”。孝文帝以身作则,
学汉语、吃汉食、习汉俗,改汉姓,娶汉女,积极倡导和推行鲜卑贵族与汉族大姓通婚,通过异族间的通婚关系,进一步融合了鲜卑族与汉民间的关系。在稳固
了北魏政权的同时,也令中华各民族的灿烂文化进行了一次大聚会,这为增进各民族间交流,维系民族和平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古有孝文皇帝身先士卒学汉人,今有海派文化兼容并蓄放异彩。上海,正是因为它“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精神而显得绚丽夺目。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
在上海这个大熔炉里,文化与文化碰撞、交流,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
有被称之为“万国都会”的外滩,也有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有江南丝竹的余音袅袅,也有爵士乐优雅惬意的格调;有川、粤、京、鲁、浙、闽、淮、扬八大菜
系齐齐“亮相”,也有汇聚异国情调的西餐馆、咖啡厅••••••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现出上海强大的“融合”能力。
聊完了这些优秀的“案例”,我们再来看看那些不那么讨人“欢喜”的“案例”。每当我们了解一个概念时,人们都会举出几个对于这个概念错误的理解和做
法,以便加深我们对于它的理解,我想,这样做应当是非常有效的。
这几年,“经济全球化”这个概念十分流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有国家提出了“文化全球化”。我不禁要问:“文化如何全球化?”大到一个国家,小到
一个地区的文化都是有巨大差异的,如何能将他们搓圆,捏扁,变成“统一标准”下的“产品”?这种说法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我想,提出这样观点的专家,
其本身就带着“特别”的目的。想通过文化对人的独特的影响,来改造甚至是颠覆其他民族的文化,将他国的文化同自己的文化“统一”起来,进而改造这些国
家国民的思想。人是受思想控制的,我想这么做的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吧。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这份独特就是最大的魅力。不需要愚蠢地去艳羡别人,傻傻地去做别人的“拷贝”,也不允许被强制地同化。因为不论是那一种情
况,最终的结果就是一种文化的覆灭,这是可悲的。
林林总总,啰啰嗦嗦了不少,只是想突出正确地理解“融合”是多么的重要。融合,不是毫无主见,“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一味地去“合”;亦不是强势地去
“吞并”“同化”,而应当是双方在融合的过程中,在碰撞出新的火花的同时汲彼之长以补己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