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中考已落下帷幕,我想论一论初三的一些感悟。
我认为那些文理成绩平衡,各科能力都一般的 ,不能说是全面,只能说是平庸。文理并进,根本不是全面发展,而是我们在这样一个自成体系的应试教育领域里投入的太多,对于发展,它只应是我们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相当精简。可事实上,有那么多的人拥护考试考出来的“全才”,例如一些县级的状元,他们可能门门优秀,但门门都不是最好,而社会不需要你能胜任每个职业,只要你能成为某个职业的精英,你就是人才,社会更需要人才。
我认为善于做理科的大脑适应不了文科的知识,或者干脆说文科的试卷。在初三的学习中,文科十分死气,比理科更呆板,它是没有道理的,是滑稽愚昧的!
就说语文:出题人乃厚颜无耻之徒,他们的出题格式是死的,出题内容是局限的,试卷中出现大同小异的题而不知脸红然后老师再无耻地称之为必考题。他们套着陈词滥调,语言无味地索问着考生。最恨看到“作者的思想是什么”之类的题,因为出题人在借着作者的名义来宣扬自己的主义,这类题更应是在问“出题人的思想是什么”才对,再说作者的思想是独到的,他写文章时的思想是千丝万缕的,哪能被出题人这样的常人所领悟到,而我们在做题时只是去猜出题人的思路,这哪是在考我们的什么能力,这分明是在考我们的运气。对于那些没世了的大家的文章,我就更绝望了,如鲁迅,若真要是他的每一个词都表达了人物什么思想,每一句都折射出了什么现象,每一段都披露了什么问题,那鲁迅早该去从事科学研究,承载这么多思想然后再适时的赋予到文章里而不紊乱,好敏捷的思维,那他写前一定是一副责任重大而不堪重负的样子。问题是他不经意的一个重复,研究者说是照应,他无聊的一个喊口号,研究者说是点明中心,这样枝枝叶叶的嫁接上去,文章自然内容丰满,意蕴深刻。如果这样对待一篇小学生作文的话,那它也称的上是佳作。
老师是顺水推舟的顽固者,她能从溢满死气的试卷中提炼出经验(做题做的特别多,摸索出的寻求傻逼问题答案的傻逼方法),然后在一次次投入试卷的实战中使之愈发死气,逐渐演变为自己的独门秘诀,于是她的任务就是百诲不倦地传授这些秘诀。记的一次考题中问“跌跌撞撞”说明了什么,有经验的考生会秉着“就前不就后,就进不就远”的宗旨在文中摘抄,而我是自己组织语言,前者锻炼的是誊写能力,后者锻炼的是理解和语言组织能力,这就是有无做题经验的差别。在老师的教导下,做题只是一个流程,只是在套用一个无聊的公式,这就使我们能在不知文章所云的情况下做出个满分来。老师还常说“文中有答案”之类的无耻的话,文中有答案还让你做个屁啊,抄文章本身就等于没做、没理解,这也难怪出题人水平差,出这样没水平的题玩弄考生。再说老师被某一学生问得哑口无言后,便会说“这是你个人的问题,其他同学还要听课”,而其他同学也都云里雾里的,我认为这是最不负责且最虚伪的话。总结一下初三语文老师的中考战术: 放弃课本,回归题海。笔记本上多了几页阅读战术;积累本上誊了几篇精美范文;流水账似的文言文烂嚼于口。这就扭曲了语文的意义。
先议到这里,以后有看法我还会接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