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李翰祥的片子我看的不多,但却是看一部爱一部。
在我眼里,能够把古装片拍得这么有美感,这么有意境的导演,除了李翰祥,大概就只有胡金铨了,而在处理历史题材上,则根本无人能出其右。这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之所以佩服与喜爱他的重要原因。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李翰祥并没有因此而堕入那种作者电影,或者说,迷恋于自我风格而无法自拔,以至于完全不考虑观众,不考虑票房的境地。李翰祥的古装片,历史片,不但画面优美,语言优雅,深有意境,并且场面宏大,曾拍过许多经典的宫闱历史巨片。他的古装历史片,雅而不俗,但并没有舍弃那些普通的观众,因此并不是阳春白雪的那种,无人问津,反而是雅俗共赏,博得满堂彩。
正是由于他这种在艺术与商业,或者说自我风格与观众趣味之间游刃有余的特殊才能,才使得他能够得到商业氛围极其浓重的邵氏公司的重用,才使得他在这么商业的公司里,还能排出那么极具个人特色,充满艺术感,却仍能票房飘红的精彩电影。即使是在他纯粹出于利益拍的一系列风月片中,我们仍能看到这位风流才子的优雅情怀。
《垂帘听政》,就是这样一部非常具有李翰祥特色的经典历史片。
这部《垂帘听政》,已经是他比较后期的作品了,作为80年代初率先回内地合拍片的导演,选择这样的历史题材可能也有些其他复杂的原因,或者说也许正是李翰祥选择的这样的题材,才使得他能够率先回内地合作。虽然可能在拍片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政治因素在里面,会对拍摄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这两部在同一年内拍摄出来的历史巨作,无论在场面,调度,道具,表演上,都鹤立于那些同题材的作品之中。并且两部电影都得以在真实场景中拍摄,对于李翰祥来说更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首先是场面,我们知道,李翰祥最拿手的就是宫闱历史巨片了,《貂蝉》、《杨贵妃》、《武则天》、《倾国倾城》、《瀛台泣血》等等,无一不是场面宏大的历史巨作。然而这些片子中的场景,都是用布景搭成的,虽然利用拍摄手法,仍可以造出宏大的效果,然而毕竟总是有所缺失的。而《垂帘听政》则不同,由于得以在真实的清宫旧址中实景拍摄,这对于偏爱大场面的李翰祥来说简直是再好不过的条件了。李翰祥对宏大的迷恋情节在片中时时流露。毫不吝惜的对各个宫阙的长镜头,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造成影片恢弘气势的同时,这种空间的扩张,也对时间造成了影响,空间越广阔,时间也被延伸地越长,这样,就营造出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历史纵深感。电影是时空的艺术,也是感官的艺术,营造恢弘的时空,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感官上的刺激与享受,这正是李翰祥在电影本身上最成功的地方。
当然,场面宏大了,也不表示对细节就能忽视了。在各种镜头的运用和调度中,我们仍可以看到李翰祥导演的那种细腻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特殊气质的流露,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电影是雅俗共赏的原因。本片的镜头都很慢,而在这样慢的镜头中,就很容易表现各种细节,而这些细节,正是一部影片,特别是对于这样历史题材的影片,成败的关键。影片的道具,服装,演员的动作,举止,都可以说是接近完美,或者说,接近真实了,这对于正统的历史片是很重要的,通过这样不紧不慢的镜头,才能充分向我们展示这种严谨和情怀。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那么多大师喜欢长镜头,特别是台湾的侯孝贤啊,蔡明亮啊,有时候一个镜头就要长达十几分钟,这样能够充分展示细节,刻画心理,以达到一种特殊的美感。相反好莱坞的商业片,则多以紧张的情节,快速的剪辑,加上疯狂的特技取胜,在细节,在内涵上未免不及。当然李翰祥的镜头还没这么慢,但还是给人以很悠闲的感觉,对于几位主演的演技也是相当有要求的,不过梁家辉,刘晓庆都发挥地相当出色,在选角上,导演也很有眼光。
当然,李翰祥的片子最让我佩服的还是那些优美的台词,这是很多导演根本望尘莫及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导演的深厚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国学功底。这样的语言,也只有在李翰祥的片子中,我们才能看到。这种才子情怀,一如既往地贯穿在他的所有片子中,即使在我前不久看的《风月奇谈》这部风月片中,片头的一首打油诗,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还得由衷地赞叹导演的深厚内涵和诙谐气质。而这并不是你靠拍摄技巧,或者导演技巧,就能够达到的。
所以,我敢说,古装历史片,无人能出李翰祥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