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融合的本质是求同而不伐异,兼容并蓄,以同甘共苦为荣。不忍的融合是专制,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外在体现。而至仁的融合却是由异化为一,冠以共和之名。
自上古之千年前,不知中国一个国家都是帝制。尽管有过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阶段,却依旧改变不了争霸称帝,一统中国的唯一主题。战争,侵略是富国强兵的真正目的,吞并他国疆域,使国民成为生产力,单纯地周而复始。在这之中,战火的洗礼无疑烧毁了信仰,将这个国家连根拔起,却也让新的种子浴火萌芽。生产技能,地域文化的交融有利的促使整个中国向前推进,但这不是战争的初衷。正如毛泽东所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可见这不是能够为世人所认同的融合,而是战争。
近代的学洋运动是另一种融合的体现,原意是中国求新求存的措施之一。它的发展是闭塞的中国开始向先进的西方靠拢,然而这样的现象只流于表面,即知识和技能,并没有本质上改变中国统治阶级甚至是中国百姓的思想观念。所以洋务运动在历史上培养了一批知识分子和学者,而她们却无力改变当时怨声载道的大清帝国。
而到了现代,无论是前些年的英语热潮,还是如今的汉语热,都是求同存异的寻求文化根本的体现。学第二语言是为了适应世界现在的大环境,也是为了了解他国文化精华和历史背景的唯一工具。由此看来,世界也正是向着融合发展,语言的需求及知识的需求,文化的需求。且不论中国对待本国文化的态度,这种现象是可喜的。
随着时代的前进,我们对融合的定义自然也发生着变化。地域,语言,技能,文化,这些我们都曾尝试或正在实践。而唯一欠缺的,是世界大同--人种平等。
过去的纳粹战争,侵华战争,都是对人种的歧视。如今看似和平的世界深处,依旧有黑暗和血腥的事情存在,人心中总有一部分充斥着不可见的卑劣情感。德国纳粹的忏悔碑,日本首相不参拜晋国神社,但这一切还远远不够。
我们渴求一个不再有社会阴暗面的世界,然而这很难。人的劣根性总让她对过去的种族歧视坚信且抱有优越感。我知道有些德国人和日本人是真心忏悔的,但这又让他们在原本的同类中显得怪异,结果可想而知。
真正的融合是所有人敞开心胸的一种意识,敢于并愿意相信他人。我们想看到世界大同的一天,然而这却要到属于下一代的近未来才能实现了,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