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老年客户都快搞不定了,旅行社还能坐视“订单流失”而不顾吗?

时间:01-13编辑:佚名 吃喝玩乐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连老年客户都快搞不定了,旅行社还能坐视“订单流失”而不顾吗?

一对银婚夫妇:“孩子终于大学毕业了,我们想放松一下,去欧洲补个蜜月;我媳妇早就想去意大利威尼斯的彩色岛,我也想去玻璃岛逛逛,好好在欧洲享受两周假期,1人3万预算。”

销售小李:“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满足您的一些需求,你们找其他家吧。”

OP王姐:“姐要忙一百多人的团呢,没有空儿服务您二老。”

这是去年发生在北京某旅行社的真实对话。经过两周的沟通,最终旅行社没有把这单生意做成。当时就职于这家旅行社的员工傅小司(化名)告诉TBO(旅游商业观察),北京旅行社门店有20%-30%的客户咨询自由行,会出现被销售前台直接拒客、销售不知道怎么介绍产品、或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等情况。

虽然傅小司口中的数字没有办法被证实,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旅行社门店的客户正在慢慢流失——这绝对不是个例。在自由行时代,传统旅行社该如何拥抱变化,与其它野蛮生长的业态融合共生?

连老年客户都快搞不定了,旅行社还能坐视“订单流失”而不顾吗?

老年跟团客户的流失

据《最新或2022(历届)年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最新或2022(历届)年全国1.2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出境自由行规模超过7000万人次,占比60%;而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只有5000万人次,自由行与跟团游的比例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而在现实层面,习惯“大团作战”的旅行社,似乎并没有做好迎接这一变化的准备。

与傅小司讲述的案例类似,深圳的一家旅行社员工告诉TBO,曾经也有两对老夫妇,来他们店咨询欧洲自由行的产品。他们是几十年的老友,国内大多数目的地以及日韩等东南亚国家都去过了,跟团已经没有吸引力,这次他们想结伴“去更远的世界看看”。

但是这家旅行社只能提供机+酒的行程,对于当地的更多碎片化服务没有办法满足。最后公司只能告诉客户“我们做不了”。

连老年客户都快搞不定了,旅行社还能坐视“订单流失”而不顾吗?

事实上,北京、深圳这两家旅行社的案例,都体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互联网+自由行两大趋势的冲击下,一线城市的旅行社除了难以招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以外,连“压箱底”的老年客户群也在慢慢流失。

某三线城市的旅行社总经理陆之昂(化名),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客人现在的消费习惯都是在OTA上购买旅行服务,自由行客人找我们多数是请我们免费咨询和设计线路,而我们一般都不好拒绝。免费帮忙咨询或做线路,只希望他们以后有机会参团的时候能照顾我们。”

陆之昂从事旅游多年,在他们这个小城市,以中老年为主的跟团游还占据了绝大比例,像上述情况并不普遍,因此也并没有将咨询和设计行程作为收费项目。但是从他身上,我们能明显感到某种恐慌。

连老年客户都快搞不定了,旅行社还能坐视“订单流失”而不顾吗?

不是不想卖,是卖了不挣钱

傅小司告诉TBO,很多情况下客户流失,完全是因为没有机票或者房源。他记得去年春节之前,有两个客人本打算去塞班,然后他们向总社和其他批发商询问,无论三星、四星、五星,当地一间房都没有,所以客人最终没有走成。

而即使在市场上找到了相应产品,但经过多次转手以后,价格也没有优势。在傅小司看来,以碎片化服务单独售卖的自由行产品,并不是旅行社擅长的;而且中间的利润点比较少,所以旅行社不愿意拿这种产品去为客人服务。

从旅游产业链的分工格局来看,旅行社门店普遍缺乏直接采购上游资源的能力,都是从批发商那边直接拿货。虽然初入市场的OTA也是如此,但不同之处在于,OTA有能力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补贴,但旅行社难以做到这一点。

连老年客户都快搞不定了,旅行社还能坐视“订单流失”而不顾吗?

而这种低利润带来的消极心态,正让旅行社面临竞争对手时越来越被动,比如一些户外俱乐部的兴起。“很多旅行社现在没有自驾、爬山等户外产品,导致部分老客户流向其他户外或者自驾俱乐部。”山东某旅行社员工段桥(化名)告诉TBO,户外俱乐部野蛮生长的那几年,他们旅行社一日游群体出现断崖式的下滑。

“至少出现60%的下滑。当时大部分客人流向没资质的户外俱乐部、登山队这些所谓的团体,他们周末比旅行社发的车都多。”

户外俱乐部抢摊旅行社的生意,让段桥既气愤又无可奈何,“他们的行程安排确实比较灵活,价格也相对有优势,因为很多是不含餐、不含门票、不含保险。”

在这种冲击之下,最新或2022(历届)年段桥所在的旅行社在产品上开始调整:他们开发了一些亲子游路线,每周会有不同的主题,每个团控制在30人以内。“收客效果很不错。”

但是,目前市场上较火的2-6人的定制小包团产品,段桥他们却没有做——他也知道这是趋势,而且利润也相对较高,但还是觉得难以入手:“没有精力”、“需要经验丰富的计调来操作”、“我们本身有稳定的客源。”

连老年客户都快搞不定了,旅行社还能坐视“订单流失”而不顾吗?

正规途径打不过OTA,野路子干不过户外俱乐部,旅行社似乎陷入了某种怪圈:他们并非没有意识到消费需求的变化,但是“卖了也不挣钱”的困境,让他们难以迈出创新的那一步——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旅行社的流量与资源能力,开始了互为助力的恶性循环。

“进化”的风口已到?

事实上,对于如何打破旅行社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也已经有业内人士提出思考。他们认为,破局的切入口首先在于向电商学习靠拢、更新营销和运营思路,实现旅行社自身的迭代。

狄普电商创始人孙憬认为,一些电商的打法很值得旅行社注意,旅行社可以通过主动拥抱这种生态实现自身迭代。

“一些互联网公司会从用户需求出发,通过大数据分析哪里去的人数比较多,去了之后有什么样的需求,再提前去控房、控票和一些落地服务,然后打包成自由行产品,卖给对这些产品有认可度的客人。”

而这种启发,也能够促使旅行社掌握新时代的营销与运营手法——比如,户外俱乐部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他们对自己的目标客群非常明晰,然后进行圈层营销;在产品上,他们都是自己考察旅游目的地,自己踩线,从中做出差异化的产品。

“其实旅游跟餐饮很类似,都是开餐馆,为什么有人家的地三鲜可以卖80元,而你的却只能卖15元?这跟你的菜品加工、摆盘艺术、宣传手段、自身的品牌定位、消费人群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网上营销、线下营销、针对性市场行为等都有一定关系。”慢游啊CEO郑起军曾对TBO分析。

连老年客户都快搞不定了,旅行社还能坐视“订单流失”而不顾吗?

这种完全新思维的“新旅行社”已经出现。比如TBO曾经做过报道,去年6月“花儿户外”在蚂蜂窝上线产品之后,一个月内单日GMV翻了30倍,一跃成为青海市场排名前十的地接社;另据36氪报道,以境外目的地一日游产品为主的自由行品牌“懒猫旅行”,最新或2022(历届)年懒猫旅行全年总营收近4亿元,最新或2022(历届)年1月-2月懒猫已经实现净利润600万。

另一方面,众多以技术见长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尤其是定制游公司,正掀起一波转型To B的浪潮。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迫切需要输出技术、思路甚至成体系的工具给旅行社。这或许同样是一次旅行社进化的好机会:因为旅行社成为了这些公司争抢的线下流量资源,而在这种“蜜月期”,是没有什么不能谈的。

世界邦旅行网创始人张平合告诉TBO,他们近期就有向旅行社输出“超级自由行+运营系统”的打算。“世界邦做了这么久的定制自由行和服务,已经积累了10万条优质的"超级自由行"线路;而且,我们希望给旅行社输出的是,那些在我们以往经验中卖的很好的产品——以此来填补很多上门客咨询产品,旅行社却没有相应产品,只能任由客户流失的尴尬。”

连老年客户都快搞不定了,旅行社还能坐视“订单流失”而不顾吗?

世界邦旅行网创始人兼CEO张平合

另外,张平合认为只给旅行社提供产品,实际上意义不大,因为旅行社很可能缺乏售卖这类产品的经验。“世界邦希望把这部分销售经验也都输出给旅行社,也就是’给产品+“传帮带”式的教售卖’,最初我们甚至可以派专人和旅行社业者一起待在门店,现场辅助。而且我们希望和旅行社进行深度利益捆绑,一起卖货一起分成,这样最实际。”

当然,这里面有个问题:世界邦会不会也想以这种方式,蚕食旅行社的老客户们?张平合否认了这种说法:“旅行社是线下流量,我们世界邦本身的品牌在这种输出过程中不会露出,客户不会知道这事儿我们参与了;我们自身的主要阵地还是在线上。”

这是个听起来很美的设想。旅行社会买单吗?我们拭目以待。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