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日本小孩——日本旅行有感

时间:11-18编辑:佚名 吃喝玩乐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生活在日本小孩——日本旅行有感

中国式育儿观念中,最核心的一个观点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很多孩子的童年被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和培训班占据。但赢在起跑线上就等于赢在终点线上吗?那倒不一定。当我们在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举国欢庆时,我们的邻国日本,在进入21世纪的17年间共涌现出了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诺贝尔奖第二大户。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依旧没有一个完满的回答。

我与身边已为人父母的朋友交流,他们对补课和特长培训班的态度往往是敬而远之,但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课,于是自己心慌了,便也开始让孩子补课。

越补越慌,越慌越补——这是中国式育儿观念的恶性循环。那么诺贝尔奖的赢家——日本,他们的育儿观念是什么呢?

在日本的幼儿园和小学,孩子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有:安全自救、身心健康、接触自然、认识社会,一直到小学高年级才开始系统地学习书本知识。

1.安全自救

生活在日本小孩——日本旅行有感

放学回家的小学生

日本的导游跟我们讲,“生活在日本的孩子很安全,日本是没有拐卖儿童的。”我刚开始不相信,但当我们乘坐在大巴车上,看到窗外日本小学生三三两两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场景时,导游又说,“如果日本有拐卖儿童,家长会放心让孩子自己一人去上学吗?”于是我开始相信导游说的话了。当然,中国导游也可以说,“中国没有拐卖儿童”,但我们却不能在国内的小学门口看到孩子自己去上学的场景。

日本的小学生之所以这么安全,这要归功于“人防”和“技防”两个方面。

制度上,由于日本是一个低生育率国家,所以政府千方百计想叫国民多生孩子,同时也在千方百计地保障孩子的安全。日本法律有这么两条规定:一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给小学、幼儿园的孩子拍正面照;二是,走路时候不能抽烟。第一条规定容易理解,那么第二条规定和保护孩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日本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成年人由于走路时候抽烟,不小心用烟头把后面一位小女孩的眼睛烫伤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本是一件很小的民事案件,但经过电视台炒作后,舆论矛头指向了国家,“国家既然叫我们多生孩子,那么为什么不保护好孩子的安全?”于是,国家便把“走路时候不能抽烟”写进了法律。

生活在日本小孩——日本旅行有感

幼儿园学生到公园参观

技术上,曾被网民吹嘘为“神器”的日本小学生书包便是“技防”的一个集中体现。小小的一个书包,表面采用高反光材料,可以保障夜间交通安全;内部有一块缓冲板,可以减少摔倒时的冲击力;把缓冲板翻过来盖在头上,可以防止地震时被坠落物砸伤;掉进水里了,书包可以当救生圈用;走丢了,书包中配有GPS可以协助定位。这样的一个书包也不便宜,要卖几千块人民币,但它质量好,可以保证孩子小学六年不换书包。小小一个书包中包含的科技,根本不够格称之为高科技,但日本为了孩子的安全,能有心设计出这样一款人性化的书包,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社会上,日本有全民关心小学生安全的自觉。日本的小学校下午两三点就放学了,放学后小学生喜欢去公园和空地玩耍,但是有规定四点以前必须回家。至于怎么落实“下午四点以前必须回家”的规定?在日本的公园里,下午四点一到,公园的广播就会开始播报,大概内容就是“小学生该回家吃饭了”之类的;同时,过了下午四点,如果成年人看到有小学生单独在公园里或者街道上,那么无论是否相识,成年人都有义务去提醒小学生,你该回家了。

此外,由于日本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所以从小学、幼儿园开始,国家便花大力气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救技能。在导游具体讲了一些他的孩子所在幼儿园开设的自救课程后,我有理由相信他所说的:日本的小孩是全世界自救能力最强的。

2.身心健康

生活在日本小孩——日本旅行有感

不解释了,双击放大吧

日本在培养孩子身心健康方面与中国同样存在文化差异。

首先是身体健康。中国的家长喜欢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我从小到大,只有听见过父母叮嘱我,“小心,别冷着”;但从未听见他们嘱咐我,“小心,别热着”。导游跟我们讲,他老家是东北的,在日本工作便把父母接来日本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奶奶里三层外三层把孩子包严实了送进去的,结果下午放学去接的时候,看到孩子光着膀子站在那里,奶奶都快哭出来了。回到家孩子就生病了,但是没有吃感冒药,因为日本对感冒药的使用有严格管控,并且医生认为免疫力可以抵挡的疾病都不应该用药物治疗。后来,导游家里争论否要让孩子继续去上幼儿园还起了家庭矛盾。最终,一两个月之后,随着孩子免疫力的提高,他便和其他小伙伴一样,适应了在冬季少穿衣服。也正因如此,冬天走在日本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光着腿的小孩、学生和青年。

生活在日本小孩——日本旅行有感

冬天穿短裤的幼儿园学生

其次是心理健康。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会教人做坏事,但是每一个国家都有做坏事的人。日本小学和中国小学一样,同样在教孩子要有礼貌,不要乱丢垃圾,过马路不要闯红灯等等。但不同的是,日本的成年人普遍遵守这些规矩,而中国的成年人中却有大多数明知故犯。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家长有礼貌,不乱丢垃圾,过马路不闯红灯,那么孩子也会照做;如果家长就带头违反规矩,那么孩子自然就会顺着家长的行为随波逐流。

中国官方有一种奇怪宣传方式叫“小手拉大手”,意思是说,通过向小孩子宣传渗透环保理念、卫生理念等,以小孩子影响父母,从而影响社会。刚开始我觉得“小手拉大手”的创意方式很好,但偶然一个瞬间,我就觉得这种想法完全是荒诞。哪有孩子教父母做人的道理?特别是一个成年人,国家教育不了,社会教育不了,你却要叫一个小学生去教育他?你这不是推卸责任,坑小学生嘛!

生活在日本小孩——日本旅行有感

公园里随处可见的中学生

导游还讲,他的孩子回到东北后,沿袭了日本的生活习惯,在小区里看到人就打招呼,不论对方是否认识,“叔叔好”“阿姨好”,搞得他父母很尴尬,甚至遇到捡垃圾的都在叫“叔叔好”。于是导游的母亲便叫他不能再这样打招呼了,一方面是有失颜面,另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虑。小孩子想不通,“为什么老师教我们要有礼貌,奶奶却不让我打招呼?”,导游便回答他,“在日本,陌生人是可以打招呼的;在中国,只能和熟人打招呼。”——也许他只是随口一说,但我听到这句话却是心酸的。

3.接触自然、认识社会

生活在日本小孩——日本旅行有感

宁静的大阪城公园

中国的公园,除了游客以外,最多的就是跳广场舞的大妈和玩乐器的大爹。作为年轻人,我很是不爱去那些地方,老人家们的姿态就是:明摆着噪音污染,看你能把我怎么办?如果两场人遇上了,那么他们还要把音量加大:来呀,来呀,互相伤害呀!

但日本的公园却没有这番景象,一方面是观念不同:日本人认为老年人最容易受伤和衰老的就是关节,而保护关节最主要的就是不过量运动;中国人则讲究“生命在于运动”。另一方面是意识不同:日本人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包括制造噪音污染,所以公共场合几乎没有大吵大闹的。插说一句:刚到日本机场时,那里给我最大的印象不是干净,而是安静;因为国内的机场也很干净,那是环卫工人打扫出来的,但是环卫工人却没有办法把噪音拿走。

生活在日本小孩——日本旅行有感

安静的关西机场

在日本的公园里,经常看得到学生群体集体活动,他们应该有很多的参观活动吧,有各种春、夏、秋、冬令营。这是与中国不同的,中国学生似乎与公园无缘,因为那里早已是老年人的天下。

后来听导游讲了才知道确实如此,日本的教育很重视学生接触自然、认识社会,所以从幼儿园开始,为了接触自然就会安排学生去公园、景区参观;为了认识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就会安排学生去政府部门参观。导游说,他的孩子5岁多、6岁不到,上幼儿园才2年,目前消防队、公安局、医院都参观完了,去过的政府部门比他老爸还多。而反观我自己,工作两年后才第一次去过消防队、公安局,并且还是因为公务。

生活在日本小孩——日本旅行有感

公园里学生的有组织参观

在日本,你可能想不到的是首相开会的国会议事堂和办公的东京都厅这两处国家级政治中心都是对公众部分开放的,不单是小学生可以去参观,就连我这种外国人也可以进出其中。在国会不开会的时候,甚至可以去到国会议事堂会场里面,并伴有警察的讲解。那天我是进去了,但因为不可以拍照就没拍。我还看到同行的一位中国游客偷偷拍了,并且还在编辑发朋友圈。日本警察对此并不敏感,但是中国游客却滥用了他们的信任。

生活在日本小孩——日本旅行有感

国会议事堂外景

生活在日本小孩——日本旅行有感

在东京都厅眺望

在进入参观之前,日本警察就已经给我们看了写有“禁止拍照”的牌子,并且用很不标准的英语说“No photo”,我也用三种语言回复他“好的”“OK”“はい(哈衣)”。

我之所以不拍照不是为了怕被发现,而是为了维护人与人之间最后一点信任,说大点,也是为了维护中日之间仅有的一点信任。

生活在日本小孩——日本旅行有感

生活在日本小孩——日本旅行有感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