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箴塞:蜀中第一要塞,里面藏着惊人的秘密最新或2022(历届)

时间:01-12编辑:佚名 吃喝玩乐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在“发现广安之美”旅游体验活动的第三日,我们来到武胜县的宝箴塞,这是一座代近军事要塞。该塞依山而建,浑然天成,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它不仅有蜀中罕见的闽南团楼建筑,又有通廊迂回、严密精巧的防御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这座建于1911年、扩建于1932年的要塞,是冷、热兵器交融时期军事防御的代表性实物,在渝帆看来完全可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相媲美。

宝箴塞坐落在一条海拔三百余米的山顶上,其东、西、南均临深沟悬崖,仅有北面一道门可出入这座近三万平方米的私家要塞,我们沿着着高约10米的北墙墙根的一条石板磨得溜光的小路拾级而上,便来到高约3米、呈拱形的塞门。

进入塞门后,左边是古塞的一期工程,俗称东塞,右边则是后来扩建的二期工程,俗称西塞,中间的连接处是一个川内常见的古戏台,我们到来时,二楼的楼台上正上演着精彩的四川喜剧《滚灯》,戏台的对面有一个可供百余人观戏的看台,整体建筑雕梁画栋,精致美观,彰显出当时段氏家族的发达与显赫。

望哨楼是古塞的制高点,站在上面可以将哑铃状的古塞及周边的动静尽收眼底,山下有什么动静皆一清二楚,想必在曾经的战乱年代,这是一个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值守的哨楼。

环形的古塞城墙墙顶是古塞攻防最重要的环节,这个墙顶宽二米左右,上面有传统的木梁椽盖青瓦封闭,形成回廊状,既可以挡风避雨,又可将防守人员隐蔽其中,从而形成一个长达二千米的回廊式炮楼。

整个宝箴塞点地一万五千平方,有8个天井、108道门。由于山顶地形原因,所以里面的房间仅有少数是方方正正的,大多则呈不规则形状,但总体布局错落有致、有机融合,既雅致又不失大气,因此其大小各异的天井有的呈方形,有的呈菱形,有的呈圆形,有的呈三角形,真正做到了因地置宜,别具匠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宝箴塞与广东开平的碉楼有些类似,都是集防御、起居为一体的建筑,只是风格上各有差异,但内在的生活设施都十分完备。有堂屋、厢房、厨房、粮仓、水井、戏楼、祭祖堂、念经堂、后花园等,可谓起居,娱乐,仓储,消防一应俱全,而且塞主身在战乱年代,也作了宝箴塞万一失守的最坏打算,他在水井里面设计了绝密的逃生通道直通塞外密林,在厨房的隔墙内有一个封闭的储物空间可以做暂时的躲避。难怪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会评价它为:“国内罕见,蜀中一绝之军防要塞式住宅。”

在和平年代,保箴塞已经失去了居住与防御的作用,现在成为了国家AAAA 级旅游景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堂物、厢房都已改成了呈列馆,图文并茂的展示着古塞的修建历史与曾经那段令人难忘的烽烟岁月。

我们来到宝箴塞的时候天空阴沉沉的,这是宝箴塞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高大厚实的塞墙,据《宝箴塞记》载:塞高越三寻,周二百一十弓。宝箴塞的城墙,由城墙和炮楼外墙两个部分组成。经相关资料显示,该城墙高在7到13米不等,厚两米左右,周长三百余米。下部的城墙依山势而筑。墙体外表条石围砌,中间夹夯土,可谓固若金汤。

宝箴塞开有南北两道塞门,但南塞门在筑塞时虽然造置,但从未开启,用四川话说,该塞门成了聋子的耳朵,仅是摆设。所有全塞只有这个北塞门供人出入,便得宝箴塞便为坚固。北塞门上部为半圆拱顶,木门对开,高2.6米,宽1.6米,厚0.15米。选用优质黄荆木制作而成,虽历经百年沧桑,仍然完好无损,不减当年雄风,上图为渝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达人朋友们在塞门前合影。

宝箴塞的提名

塞内有很多这样的天井,因山形地貌,形状各不相同

进入要塞首先看到的便是一个古戏楼

我们到达的时候,正在上演川中喜剧滚灯

滚灯一般都是两个合演,又有着四川二人转的称谓

男演员的头顶上放着一个油灯,无论他在地为翻滚还是随意的跳动,灯都不掉,也不灭

演出的最后是他自己吹灭头顶的油灯

可是他刚一吹掉,后面的女伴又给他点上,整场戏都体现出了川人风趣幽默的性格

接着又进行了变脸等节目

塞内的客房内景

无处不在的天井

内庭天井

塞内很多房间都成了陈列馆,里面皆有图文并茂的展览

这些展览是了解宝箴塞和曾经动乱年代的重要文献资料

有兴趣的朋友在这里看上一天都不觉得厌烦

古塞哨楼

房间内景

里面房间很多,还有很多房间都显得比较空旷

主人曾经用过的圆桌圆凳

古塞的厨房

图边的左边部份有一个隐蔽的储物空间,也可做应该躲蔽之处。

古塞正堂,墙上有一篇《宝箴塞记》,是在段襄臣作古两年之后,由其之子段孔门、段仁清,请宣统年间的举人、时任民政部禄事、四川省议会议员张骥所撰, 由时任云南陆军近卫步兵第一旅一团书记官朱济民所书。刊刻在西塞正堂神龛之处。龛碑高2.5米,宽1.1米。 内容主要有修建原因、工程概况和取名缘由等,是古塞的重要文献。

宝箴塞是当地富豪段襄臣所筑,段襄臣(1860-1934),清末钦定奉政大夫,御用五品巡检。堪称一方诸侯,封疆大吏,位高权重。段氏门中,家大业大。族内人丁过百,雇有家丁七十之众。在当时,武胜县嘉陵江以西的大部分田地,几乎都归段家所有,民间有“段半县”之称。

相传,段襄臣生有六子。据《宝箴塞记》载:“有贤子:孔门、仁清,善继、善述”等四人。段孔门为次子,时任武胜县万善乡乡长、县参议员;老三段仁清,出任过武胜、遂宁等相邻五县团防司令(娶有一妻两妾,两妾均系美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同性恋患者)。其余子女,名不见经传。段襄臣所处前后年代,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土匪抢劫频繁发生,军阀割据混战不休,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百姓深受战乱之苦。

这里,渝帆给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

据武胜史志记载:清嘉庆三年(1798年),县人田朝贵、董珠其响应白莲教起义,与合州起义军配合,在县境反清复明。为抵抗起义军袭扰,县内居民,按姓族集财聚力,修筑寨堡,以保平安。 嘉庆四年(1799年),定远(今武胜)知县奉行朝廷诏命,通令县境六里各场,修筑寨堡,以避“教”匪(指白莲教)。次年正月,白莲教首领冉天元,率义军万余,从岳池入境,转战飞龙,经升平里石盘沱抢渡嘉陵江,过万善场,向县西北挺进。沿途各地,塞堡林立,防守坚固,均无战事发生,百姓安然无恙。 咸丰十一年(1861),农民起义军李永和、兰朝鼎所属何国梁部,顺嘉陵江而下,席卷武胜大地,横扫大江两岸。五月六日,攻打县城,起义军联营十里,从西南两面攻城,十一日辰刻,起义军数千人,在淸滩嘴扎筏东渡,将县城四面围困,激战五昼夜不克。 光绪二十四年(1898),县民邹南山、雷德安等,响应大足余栋臣的号召,扶清灭洋,捣毁兴隆(今万隆)、烈面等地的天主教堂和传教士住宅。 宣统三年(1911)秋,合川同志军首领杨思炯,率军攻打县城。

民国元年(1912),川军第五师熊克武属下骑兵团长鄢孝鸿,率部进驻定远剿匪。民国二年,四川省都督胡景伊部下王陵基,率部攻定远,鄢孝鸿败走。民国四年,川军第一师周俊所属团长刘湘,率部进驻武胜淸乡。十月,北洋军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部下,进驻烈面大淸乡。民国五年,川军第二师刘湘进驻武胜筹响。民国六年,川军第三师钟体道派连长赵恢懿在武胜淸乡。民国七年,川军第二师刘湘派营长蓝田玉入驻武胜,数月后,川军第六师师长张侠率军攻入,蓝田玉败走。民国九年,重庆江防司令余际唐与滇黔军司令胡英,两军在沿口、三溪一带激战。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身处特定历史环境中的段襄臣,为“捍卫桑梓,保全身家”,倾其财力修筑宝箴塞,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宣统三年,东塞动土,一年告成。民国二十一年,军阀割据日盛,社会再度动荡,加之段氏家族人口增加,扩建西塞,势在必行。年过花甲的段襄臣,不遗余力,率众再次大兴土木,至民国二十五年秋,全部筑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在当时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据渝帆所知,像宝箴塞这样的塞堡建筑,在武胜并非独一无二。民国十九年新修的《武胜县志》记载,全县当时有寨堡250座,碉楼245座。宝箴塞及其段家大院的碉楼,属其中之一,在整个川内更是数不胜数,只不过很多古塞都没有逃过岁月的催残,大多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了。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宝箴塞三易其主。土改时,宝箴塞与县内其他塞堡一样,分给了当地农民。历经风雨变迁,开胜县内的塞堡,除宝箴塞以外,无一完整幸存。1958年,粮食部门要在农林乡(今宝箴塞乡)建粮站,万善区粮站相中了宝箴塞。当时,粮食部门用800元钱,从宝箴塞的5户农民手中,将宝箴塞收归国有,正因为如此,才得以保存下来,我们今天才有机会看到这样的宝塞。

为了拍这张照片,渝帆差点被村子里的大黄狗咬,现在想来都后怕,在此提醒大家,去的时候一定要留意。

【渝帆提示】

地址:四川省武胜县宝箴塞乡方家沟村

交通:可在武胜汽车站做6路公交到终点站即宝箴塞 门票:70元/人,20人以上团体可打八折,全日制学生、现役军人、残疾人、1.2-1.4米儿童、60-70周岁老人可享受半价。 免票:1.2米以下儿童、70周岁上老人。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