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邢台大草原西黄村
可能很多人认为草原只有在内蒙古、西藏和青海才能看到,却不知我们邢台西边山里有个美丽的西黄村草原。邢台大草原,位于河北省邢台县北会村西至西黄村东,邢和公路北侧,以圣水寺→云崎山为核心的山顶草原,面积约有15平方公里。
来到西黄村草原,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草地,一群白色绵羊正悠闲地吃着牧草,还有一处则是几十头牛形成的牛群。西黄村草原,牧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亮丽的光芒,煞是好看。尤其是在春天,山坡上的野花争相开放。蓝色的野菊花、白头的狗尾巴花、蓝白相间的荆条花,还有一种叫不上名字的小黄花,这儿一片,那儿一丛,在山风中摇曳着身姿,舞的很美。
旅行攻略:
在市区乘坐7路公交车(票价2元)一路西行,在原长征厂“生活区”站下车。然后沿着路北的机耕路(拖拉机路)上山,大约用半小时时间,就来到的山顶(后马厂村南、西黄村东),就能到一望无际的草地。
世外桃源峡沟村
在邢台沙河的柴关乡峡沟村,想进村要穿过唯一的一条狭窄隧道。该村与世隔绝,内部空间很大,1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0多口人,目前仅有40人常驻。在公路的尽头就是峡沟水库,水库得名于峡沟村。一座水坝分割了峡里峡外两个世界,唯一连接两个世界的是一条人工开凿的如山洞般的挂壁公路。这挂壁公路和闻名遐迩的河南郭亮村的几乎一样,只是长度略短,大概有500余米。
要入峡沟村,就要从这“山洞”里穿行。于是峡沟村也被不少人比喻为桃花源。进洞之前,要把车停在峡沟水库办公区院外的“临时停车场”。
车技高的司机可以开车进去,山洞刚好可以容纳一辆汽车通过,左右不过余留了10厘米,很考验技术。倘若两车顶牛,确实尴尬。当地人进出峡沟一般骑摩托车,从村里到峡外的柴关乡大概30分钟车程。经常有骑摩托的当地人和外地人来往于隧洞中,离很远就能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在洞中共振产生的回声。
洞,并不完全藏于山中,隔一段路就有凿空的岩壁,像窗户一样放进光来。有的凿空处比较敞亮,像是瞭望台一般。“瞭望台”上有四五个中年村民带着孩子纳凉,温度比洞外烈日下不知低多少。洞中稍有微风便觉寒凉,穿堂风把来时流的汗一丝丝抽光。行路的人愿意在这隧洞中多多停留。隧洞外峡沟底就是峡沟水库的库区,绿水清波,两侧山体蹲坐两岸,山上岩石赭红,植被荆棘峭立山顶。
旅行攻略:
邢台市区——沙河白塔——册井——柴关——王硇——峡沟村
看大片油菜花春田公社
春田公社占地2000余亩,是以农业休闲为主题的一个生态农业观光园。这里有原生态的油菜花,每年春田,500多亩的油菜花盛开,很是壮观。生态园位于邢台市区东部,临近京港澳高速出口。由于距离市区很近,所以,每到花季,市民倾家出动来赏花。没有门票,里面还有小火车、电瓶车供游人免费乘坐。建有游乐设施,供孩子们游玩。
太行川寨王硇村古石楼群
走进王硇,好像走进一个石头的迷宫,这里家家石楼,户户高墙;每座楼、每道墙都是红石砌成,院落紧凑,房房相连。
太行山里,普通人家石头房子并不鲜见,而楼式建筑则不多见。王硇村是一个例外。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祖籍四川成都府两岗村的镇京总兵王得才护卫皇家贡品,行至邯郸黄粱梦镇一带遭土匪抢劫。王氏畏惧官府追杀,带族人逃至山里定居,建王硇村。因为王总兵本是四川人,所以王硇石屋建筑的特点是川寨风格。王硇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
单听介绍,你就会对王硇村有一种急切了解的心情。走进它,你会发现它比想象中更美丽:高高的石楼,座座相望,每座都是红石砌墙,蓝瓦布顶,既有北方建筑之雄伟,又有南方建筑之秀丽,堪称南北文化融合之结晶。可能是生在南方的王得才当初建房时以为北方和南方一样多雨,于是才将屋顶建成了瓦顶,无意中造就了今天的建筑奇葩。
山水如画云梦山
云梦山主峰1300多米,游览面积25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5%,林中有珍稀动物百余种。进入景区,恍如进入一只大肚茶壶,只见四面山势峭拔,赤壁翠崖,头顶一片圆天,神秘莫测,故称“壶天仙境”。云梦山被誉为“北方的九寨沟”,最奇之处在于它的九潭十八瀑,您可以游览龙吟峡、镇蛟石、栖鹰飞瀑、五禅洞、上壶天、下壶天、白龙溪、附丹崖、温翠坡、绕桧柏、挤幽涧、流蛟瀑、龙吟瀑、晒波瀑、神仙道、红碾盘、神仙脚印、讲经洞等。
自驾路线:
①自驾车从京深高速公路邢台北口下,沿迎宾大道往西穿过市区至邢和公路,从北梁元店下道至石板房即可。
②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均途经淇县。
乘车路线:从火车站下车,可乘3路车到邢西汽车站,转乘邢台至云梦山的班车即可。
风华绝代古村落英谈古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深山腹地,距邢台市70公里,路罗镇西8公里处。全村分为3个自然村,200余户,620多口人。该村自然风景独特秀丽,历史文化低温深厚,山清水秀,民风淳朴。2000米古石城墙围绕古村,俨然是一座“红色古堡”,是目前我国北方保存最好的古寨,堪称“江北第一古寨”。
古寨建于明永乐年。山西洪桐一路姓大户行致此地,落户并在此地建造而成的。房屋全部由本地山上的石材建成,屋顶铺石板。石屋多为二、三层,背山而建,高低错落,格局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