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士胡正先的事迹材料推荐

时间:01-11编辑:佚名 材料素材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先进事迹材料写作属于应用写作范畴。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革命战士胡正先的事迹材料【篇一】

  “我没有家红军就是我家”

  作为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信工作者在长征途中当时靠着简陋的设备收发了无数重要情报,挽救了成千上万红军战士的生命。今年99岁的老红军胡正先就是其中一位。

  胡正先12岁加入红军,他回忆,一开始因为年龄太小,部队说他没有步枪高,叫他回家,他却说:“我没有家,红军就是我家!”

  当时条件很艰苦,在甘肃祁连山冰天雪地48天不见一粒粮食,穿得也困难,有一次被敌人袭击,他光脚通过三角刺地带,一双脚扎满了三角刺,直流血。

  除了饿、累,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胡正先说,一次在山上,他刚站起来敌人一粒子弹把他身后的战友打死了。天一黑敌人就冲上来,子弹像萤火虫一样乱飞,他听到敌人叫“抓活的!抓活的!”胡正先一面跑一面想:“不能被俘!长征路上坚持一个信念:不掉队,不被俘,不叛变,不投降。”

  由于做的是通信工作,胡正先和战友们知道,组织的事业永远大于个人安危。那时候电台都要用干电池,在甘肃他们去临泽的路上被敌人埋伏袭击,胡正先摔进四五米深的沟里,脖子上挂着的两个6号大干电池不见了,他赶紧在地上摸,摸到摔下的什么他都不要。电池是他的武器、命根子,死也要摸到它。

  胡正先告诉现场的同学们:“我这一生有两个信念:第一是‘跟着走’,第二个是‘为国家贡献所有的力量’,就是这两个信念支撑着我走到了今天。但是看到咱们国家今天发展成这个样,我觉得我们那代人的苦没白吃,血没白流。”

  革命战士胡正先的事迹材料【篇二】

  采访胡正先,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胡老的家坐落在西山脚下的一个优雅宁静的小院子里。见到胡老时,他刚刚测完血压,虽然血压有点高,但是身体看起来很好,精神也不错。

  胡老家的客厅看着很朴素,客厅的家具上摆着的一个奖杯吸引了我,那是他参加一个钓鱼活动获得的奖。胡老说,他平时爱好钓鱼和游泳。说起钓鱼,胡老来了兴致,告诉我如何才能让鱼咬钩,鱼挂钩后,提竿不要太猛,也不要不动,那样鱼就会脱钩,对鱼竿也有损害,一定要保持好“韧劲”才能钓上鱼来。“没啥技巧,多钓就掌握了。”胡老说着说着又摆摆手,说都是瞎玩。胡老说,钓鱼和游泳的爱好,是退休以后才慢慢学的,“工作的时候没有时间。”

  胡老12岁就参军,如今已是93岁高龄。但是谈及过往的经历,虽然已经相隔80载,但是一些人名、地名、时间,就像刻到脑子里一样,记忆清晰。胡老很健谈,作为一名采访者,我基本没有插上话,老老实实的当了回听众。

  从跟随红军长征,到学习无线电技术,从西路军被马家军围困,血战沙场,到兵败祁连山,胡老的经历可谓一本厚厚的历史书,在回忆起西路军被马家军围歼,伤病员无法带走,只好留下,在回忆起部队躲到祁连山中,大雪封山,缺吃少穿无御寒衣被,伤病员只能弃到深山……我看到胡老的眼眶中总是闪着泪花,哽咽着描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是那段历史触到了胡老心底的伤心处,让我这个聆听者忍不住想阻止,却又不忍打断。在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面前,在如此厚重的历史讲述者面前,作为晚辈,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其实,采访胡老之前,我并不知道历史上还有西路军这支部队,并不知道在绵延两千里的河西走廊里,掩埋着近80年红军西路军的惨烈悲壮的历史。所以,今天通过胡正先老人的讲述,使自己能够了解那段西路军历史的亲历者,也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机会触摸那段历史。

  革命战士胡正先的事迹材料【篇三】

  说起抗战,胡正先更有着非比寻常的经历,他在延安的军委三局,保障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全军和全国各地的通信联络和情报搜集,直到抗战胜利。“用现在影视作品的说法,老爷子就是名符其实的‘听风者’”,胡正先的家人告诉记者。

  党中央的“千里眼”

  胡正先出生在安徽六安,12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当时我还是一个放牛娃,一个字都不识,懵懵懂懂就穿上了军装。”因为好学,他后来被送到红四方面军总部学习无线电。1938年4月他来到延安,在中央军委三局工作。  中央军委三局的前身是中革军委通信联络局,始建于江西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改称中央军委三局,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全军和全国各地的通信联络和情报搜集。抗战期间,中央军委三局组建和新建了抗日根据地的各级通信部门与通信分队;建成了以延安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部队的无线电通信网。

  “当时我们在延安城西北枣园乡裴庄村,距离毛主席长期所驻的杨家岭仅十余里。”中央军委三局在延安起步时条件非常艰苦,只有几台用水煤气、煤作燃料的发电机,但承担的任务却非常重要。“毛泽东同志称我们是科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胡正先的战友左伊介绍,“我们整理出来情报给毛主席看,从空中‘偷’敌人的情报,然后译出来。我们不能离毛主席太近,也不能离毛主席太远。我们有一部分人去监听电台,一部分人负责译电码,一层层解密。”他们“偷”到的情报,包括希特勒进攻苏联、皖南事变等。

  传达日军投降消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对日宣战,美军要派B25轰炸机轰炸华北、东北日军军事基地以及日本本土,因此迫切需要解放区提供气象资料。

  在延安的美军观察组与军委三局谈判,达成的协议是:我军提供有经验的报务员,由美军培训气象知识。培训后每日两次向美军及军委三局提供气象情报。条件是,美军提供20吨通信器材给军委三局。

  抗战时期,在延安电台最多的一是新华社,还有就是军委三局。新华社需要收听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德新社等的广播新闻,重要的信息一般都由军委三局通知各解放区。

  1945年8月8日凌晨2时,新华社收听到路透社播发的新闻:“Russian Declared War On Japan”(苏联对日宣战),7天后,新华社电台收听到美联社急促的播出:“Japan Surrender!”(日本投降)。  “党中央立即命令三局电台,通知各解放区:‘接受日伪军投降,扩大根据地’。各根据地的八路军、游击队,以及广大群众,接到命令,立即把敌人的炮楼包围起来,接受日伪军投降。事后各解放区纷纷致电中央,称赞命令及时”,胡正先回忆道。

  尽管已经是97岁高龄,但胡正先依然活跃在讲台前,给现在的90后大学生讲述抗战的故事。最新或2022(历届)年9月起,中央宣传部会同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等部门联合组建纪念抗战胜利宣讲团深入高校和社区,胡正先是最受欢迎的演讲者之一。

  “抗日战争时,我身边的战友没有一个人当逃兵,大家不怕困难和牺牲,一次次投入战斗。这种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对我的影响深入骨髓。”每当讲到这里,胡正先都会哽咽。“如今我们部队条件好了、经费充裕了,但是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色不要丢,要不断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下去。只有祖国强大了,只有国防强大了,才会不让历史重演。”胡正先说。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