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一新生宿舍条件和环境怎么样及是否有空调(图片)

时间:01-12编辑:佚名 北京高考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分为学院路校区和沙河校区,占地3000亩,总建筑面积170余万平方米。自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最新或2022(历届)年入选首批“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经过六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基本形成了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内在凝聚力和国内外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跻身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第一方阵。

学校学科繁荣,特色鲜明。现有30个学院,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和艺术10个学科门类。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列全国高校第7名),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8个国防特色重点学科,排名全国前十名的学科共13个。有61个本科专业,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已形成“优势工科、扎实理科、精品文科”综合发展、融合互动的高水平学科发展态势,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仪器、制造、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五个学科领域进入ESI,空天信融合正逐渐成为北航的新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学校名师荟萃,人杰地灵。在职教职工3833人,其中专任教师2387人,教授、副教授172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78.0%。凝聚了以22位两院院士,24位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31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52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4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涌现出了众多国家一等奖获得者、领域专家和型号总师,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


学校精育良才,立德树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951人,其中本科生15466人,硕士研究生9113人,博士研究生4305人,在校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1067人。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力推进具有“科学基础、实践能力、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特征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探索面向基础科学和重大工程技术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大学章程建设”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计划。发布《人才白皮书》,强力推进人才培养“长城行动计划”,积极推动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完全学分制试点,抓好国家和校级试点学院和试点班的建设,探索以书院制为载体开展博雅教育,打造了高等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华罗庚数学班、知行文科实验班等四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统筹考虑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体系,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实现了自主设置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积极试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成立了高等工程学院博士班、大型飞机高级人才培训班、高级人才研修中心,探索与高水平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201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积极促进教学科研的融合互动,把一流的科研能力转化为一流的教学能力,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中创造知识。涌现出了以“北航1号”、“北航2号”和“北航3号”探空火箭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生科技创新作品,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署名学生达58名。历史悠久的北航“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已连续举办22届,吸引了3万余名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在创造和应用知识中提高创新能力。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连续十二届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的高校,2009年捧得“挑战杯”。建校60年来,北航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学术精英、兴业人才和治国栋梁,为国家机关、国防系统、国家主流行业和骨干单位输送了15万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教学团队5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和精品课程21门,“英才培养、质量为本、学科交叉、科教互动”的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学校服务国家,锐意创新。始终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打造顶级创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团队。2006年,获批筹建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成为我校航空航天特色和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现有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5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强化协同创新,积极搭建国家级创新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建校60年来,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十五”以来,北航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60余项,特别是近年来,10年获得9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被社会誉为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与地方政府、航空航天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打造我国航空工程科技领域首个国家级智库。围绕空天信特色优势领域,通过与行业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的深度合作、全面协同,强力推动“先进工业合作伙伴计划”,积极推进军民融合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在北京落地,与北京市共建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与昌平打造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园,与北汽集团共同出资成立通航集团;推动建设以深圳、广州研究院等为核心的南方基地,把科研优势和创新能力成功转化为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面向国际,开放交融。通过实施“国际品牌计划”,构建北航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和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获批国际交流合作外事自主审批权。大力推进“学生国际经历计划”,积极开展与欧洲、北美、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著名高校的学生交换和学位互授、联授。先后与国外近200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机构和知名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创设了“中德软件联合研究所”、“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中法材料联合实验室”和“法国研究中心”等一批高端国际合作平台。加入了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等国际联盟和学术组织。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已成为全国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学校设立外事自主审批权。
学校文化育人,传承创新。突出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与体系,突出以育人为核心的多元文化交流,突出跨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及能力提升,成立了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打造了包括艺术馆、校史馆、科技创新馆、航空航天博物馆、音乐厅在内的“四馆一厅”文化阵地,探索“多种模式、联动协作、资源互补、形成合力”的文化建设体制机制。注重大学精神和治学文化内核审美化、景观化,提升两校区校园艺境品位,形成了“文化景观”品牌。搭建高端文化传播平台,形成了“人文滋养”品牌,目前,“北航大讲堂”已举办70多期,北航艺术馆和沙河校区“艺文空间”举办了近150期高品位展览,人文品质、学术品格和社会影响与日俱增。探寻师生身边的感动,形成了“典型引路”品牌,两年一度的“感动北航”活动已举办三届,荣获2011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特等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更宽广的视野谋篇布局、更扎实的行动继往开来,全面落实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空天信融合、产学研结合、理工文综合,实现培育创新人才、引育高端人才、引领科技发展和拓展国际合作的新突破,朝着“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努力奋斗。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