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你们都听说过,中国商界,有“四大天王”的传说——
不知妻美刘强东,普通家庭马化腾,悔创阿里杰克马,一无所有王健林。
但跟Sir下面要说的这个人相比,以上四位还嫩点。
他的“装逼宣言”——
钱对我来说,没用。
这话,一般人说出来,怕是要无数次打脸。
但从这位的嘴里说出来,无数人都要服气地献上膝盖——
《成为沃伦·巴菲特》
Becoming Warren Buffett
HBO前不久推出的传记纪录片。
片名真诱人。
有一种说法:当有人说出“巴菲特”的时候,你听到的,是钱的声音。
当今世界一位可以封神的投资人,最新或2022(历届)年福布斯财富榜,以756亿美元的净资产位列第二。
在这部纪录片中,巴菲特亲自出镜,带你走进世界顶级富豪的日常生活。
准备好大开眼界了吗?
来,看巴菲特的豪车——
一辆也没有……
他每天上下班的座驾,一台价值4.5万美元的凯迪拉克DTS。
豪宅?
在奥马哈街边有幢两层小别墅,距离上班地点只有五分钟车程,没有围墙,没有喷泉,没有雕像……
巴菲特从1958年起一直住到现在。
饮食方面,巴菲特的美好一天,从麦当劳开始。
他流利地说出套餐名称,取餐,然后来到办公室享用。
我要一个芝士猪柳蛋麦满分
完全没有亿万富豪的风范,巴菲特的衣食住行,跟个退休的老爷爷无异。
大把大把的美刀花不出去,您就不憋得难受么?
可能要让你失望了,《成为巴菲特》所讲的,只是一个世界第二富有的……
普通人。
但不得不承认,这个普通人做的事,可一点也不普通。
随便拿出一两件,就够有看头。
豆瓣8.6。
《成为巴菲特》告诉你,传奇是如何诞生的。
赚钱这项本领,巴菲特好像天生就会。
出生在内布拉斯加的一个平凡之家,不是富二代,没有好人脉,他是《财富》杂志世界500强前10中,唯一一个白手起家的。
别的小孩都在玩游戏的时候,童年巴菲特最爱做的就是——钱生钱。
卖可乐、卖口香糖、卖报纸……
把每星期5美分的零花钱,变成一抽屉的硬币。
精明得不像小孩。
或者你也可以说,他从来都没长大——
一辈子都在玩“大富翁”的游戏。
巴菲特11岁开始炒股,26岁便积累了百万美元的财富。
1956年的百万美元,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一千万。
鲜肉时期的巴菲特
先别急着惊叹,于巴菲特而言,这只是起点。
50岁,他赚到3亿美金。
80岁,他身家600亿。
巴菲特的财富增长曲线,令人咂舌。
来,巴菲特课堂开课了。
在纪录片中,他走入学校,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生意经。
首先,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念书时,导师教给他的两大规则——
规则一:不要赔钱
规则二:不要忘记规则一
嗯,不能再正确了……
巴菲特早期专门买入那些经营不善的公司的股票,原因简单,便宜呗。
那种工作,就好像从地上,把烟蒂捡起来——
吸它最后一口价值。
别嫌弃,大神巴菲特就是靠这个发家的。
巴菲特在投资界,还是出了名的有耐心。
他的理念:不要在股市中频繁操作,投资会在等待中获利。
还用了一个笑话来形容——
无论你多有天分,也不论你多么努力,有些事情就是需要时间。
让九个女人同时怀孕,小孩也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出生。
说到耐心,你还会发现,在整部纪录片中巴菲特与可口可乐形影不离。
和比尔·盖茨聚会
他对可口可乐真的是很有耐心、很长情。
不仅爱喝——每天至少五罐。
还在1988年大量买入可口可乐股票,10年间就让他赚了100亿,堪称投资史上的传奇经典案例。
不过,你回头看看巴菲特的那些生意经:千万别赔钱、吸它最后一口价值、要有耐心等等。
全都……很平常嘛。
随便一本入门级的理财图书,都能读到这些内容。
巴菲特这个老狐狸是在糊弄我们吗?
妻子苏珊这样评价他——
他以前经常和我说:
“每个人都能读我读的书,这是公平竞争。”
他喜欢这样,因为他有求胜欲
换句话说,巴菲特的传奇,写不成一本武功秘籍,不是说你拿到手了,就能独步武林。
相反,这更像是在下围棋——
规则再简单、明了不过,但其中的万千变化,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巴菲特就沉迷于这种智力竞赛。
他有好胜心,也对自己的天才充分自信——告诉你玩法,你也玩不过我。
告诉你吧,巴菲特的成功不可复制。
或者说,你真的想成为巴菲特吗?
对任何一个数据,都追究到极致。别人就开个会而已,他要查阅20多份年度报告。
阅读,占据了他人生中大部分的时间(每天6小时以上)。
家庭生活,巴菲特也常常缺席,躲在书房、客厅的角落读报纸。
在股市被奉为神的巴菲特,在其他方面几乎一窍不通。
生活不能自理。
有次妻子卧病在床,突然想要呕吐,让巴菲特拿一个盆子,结果他端过来一个滤锅……
他的艺术细胞等于零。
生活品味也不咋地。
吃的是几十年不变样的快餐+可乐,尝到根冰棍,吃货之魂就一本满足了。
整个生活简直是……so boring!
内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有个大大的商业宇宙。
外在,他对人、对事都一切从简。
老婆也嫌他不解风情,最后自己一个人搬到旧金山去住了。
我嫁给了一个只知道赚钱的人
妻子搬走后,担心巴菲特没人照顾,就拜托自己的闺蜜阿斯特里德照顾他。
然后,巴菲特和妻子的闺蜜,在、一、起、了!
三人依然和睦共处。
苏西去世之后,巴菲特和阿斯特里德结婚
这关系,你恐怕是理解不了吧。
但对于巴菲特来说,生活琐事,他或许从没放在心上。
而他心里想的事,没人能读懂。
作为所有不懂巴菲特的人当中,最懂他的一个人——妻子苏珊,揭示了巴菲特心里最重要的两样东西。
一,“护城河”。
这是他与外界隔绝的一道屏障,不轻易让任何东西进入思想,扰乱秩序。
二,“计分板”。
在他那里,钱只是一个数字,一个衡量成就的指标。
就像一场比赛的计分板。
他没有用钱买来太多的物质享受,却在赚钱的过程中,享受着高水平竞技的乐趣。
所以,他是出了名的守规则。
不以欺骗客户获利,对那些“华尔街之狼”的做法不屑一顾。
长期积累的良好声誉,也在最关键的时候,帮了他大忙——
他投资的所罗门兄弟公司面临1500亿的债务,财政部出于对巴菲特的信任和尊重,修改政策,才化解了这场可怕的危机。
巴菲特身上,还有着美国清教徒传统,和十足的“资本主义精神”——
爱赚不爱花。
这才有了他那句“装逼宣言”:
钱对我来说,没用。
我这一生花的钱,不及我赚的钱的1%,剩下的99%,我打算都捐给别人。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人,比尔·盖茨。
一开始,比尔·盖茨瞧不上这个从股票中套利的巴菲特。
谁知道,两人一见如故。
一个搞投资,一个搞软件,最终在慈善上殊途同归。
2006年,巴菲特将自己的大部分财富捐给了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成为单笔捐款最多的慈善家。
一辈子都在投资的巴菲特,也许明白梭罗的那句话:
善,是唯一永远也不会亏本的投资。
在纪录片的结尾,巴菲特也说到,自己一直以来的志向 ,是当一名老师。
可以说,他也实现了这一理想。
当然,片中的巴菲特就坐在一间教室中,给学生上课。
面对一群孩子,巴菲特不谈财富,而是让他们去投资自己的——
人生。
你要去找一份即使你不需要钱也愿意去做的工作。
生活是美好的,每天早上,你从床上跳起来,是因为你很期待这一天。
60多年来,我都是跳着踢踏舞一样地去工作。
因为我很喜欢自己在做的事,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巴菲特。
但我们都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更好的投资。
看得Sir都有点心动,准备把从《成为巴菲特》学到的,实战两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