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或2022(历届)大学新生必读:学习方法要转变

时间:01-22编辑:佚名 教育合作

【23xiu.com-爱上秀-教育信息门户网】

 进入大学,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虽然在大学里的学习与中小学一样,也是掌握知识、丰富自身、完善和提升人的整体素质的认识活动。因此,它仍然需要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参与;它仍然需要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大学里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环境的变迁以及学习要求的不同,致使大学生的学习与中小学所进行的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第一,在学习目标上。大学里的学习目标是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之下,掌握更加精深的专门知识,养成奋发进取的科学研究素质,成为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因此,大学生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先进的政治理论武装自己;必须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形成宽厚而坚实的丰富的专业素养;必须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较高的水平。而中小学则是打基础的学习阶段,学习活动应当尽可能地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具体地说,中小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初步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技巧,锻炼自己的体魄,健全素质。因此,中小学要强调的是素质教育,是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从启蒙到提升与发展的长期过程。

  第二,在学习内容上。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强调精深和广博,在广博的基础上求专长;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求拓展和创新。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往往是某一门专业的学科知识,同时兼顾其他内容的知识。围绕某一门专业学习,可以有多种参考书,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观点。而中小学的学习内容则比较注重全面性和基础性,他们往往要学习很多知识点,而且,学习的内容一般都是定论的东西和稳定的知识体系,只是在学习过程中力求去不断发现和适当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有人曾经描述过,从学习的知识内容来讲,学习上最轻松单纯的是大学生,最辛苦全面的是中小学生。

  第三,在学习方式上。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往往教师是领进门,做启发性的指导和答疑解惑;大量的时间要靠大学生自己去支配和决策:什么时间应该学习什么,应该花费多长时间学习课堂知识,又应当用多长时间自己去查阅资料、补充笔记和课余思考。一般而言,大学往往要在四年中学习30多门左右的课程,在实施学分制的学校,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自我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课程。而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则更加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循序渐进地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显示出学习的被动性和依赖性较强。正由于这样,很多大学新生进入高校后都必然会出现一个心理不适应期。在这样一个时期,他们会产生许多困惑和疑虑。诸如“大学里到底应该如何学习?”、“为什么大学老师不按照书本讲课?”、“考试中的问题怎么书本上找不到?”。

  第四,在教学管理上。中小学教学更加强调整齐划一,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为了维护整齐划一,必然要强化教学管理,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有具体而细致的规定。其结果,就必然会出现“千校一面,万人一貌”的无特色教育局面(当然,这种局面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得以改善)。而在高等学校,大学生学习上需要的是高度的自觉性和计划性。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大学里的规章制度和学习纪律只是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方向和指示,更加重要的是学习的效率。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围绕质量来安排的,是一种质量管理而非一种强调整齐划一的刻板的管理。当然,强调大学生的学习自主,并不是许可大学生的“为所欲为”,不受纪律约束。在大学,基本的教学管理秩序还是要得以保障的。

  第五,在社会实践上。虽然现在的基础教育中也强调研究性学习,各个学校也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在争创特色,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实践性环节上很下功夫,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社会实践偏少。但是在高等学校里,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有很大的使用空间属于大学生自己,这就为他们开展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和客观保障。况且,在高等学校还有那么多的机会让大学生去接触社会。

  只有了解大学里的学习特点,才能尽早平稳过度“心理不应期”,才能树立起新的学习观,才能真正在大学里达到发展与健全自己的素质的目标。


12
【猜你喜欢】 【为你推荐】